《非一般的父親》 郭玉蓮姑娘
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耗盡了一切所有的,…他醒悟過來,…往他父親那裏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他們就快樂起來。…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路加福音15:11~28)
在古代猶太社會,作父母的以有兒子為滿足愉快,然而,在這段經文描述的父親,他有兩個兒子,本來應該十分開心快樂,可惜他卻沒有享受到這份喜悅。首先,小兒子主動要求他預先分家產,並帶著這些家產離開家庭,遠走高飛,這位父親失去心愛的小兒子;然而,大兒子雖然留在家中,內心卻對父親充滿埋怨,直到父親以憐憫的心接待浪子回頭時,大兒子內心的不滿就爆發出來,不肯踏進家門,其實這位父親也失去大兒子的心!事情結局如何呢?聖經沒交待,所以我們不知道,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位父親會繼續以無條件的愛去待他兩個兒子。
分家產是父親死後才行動的事,試問世間上有那位父親會願意順應兒子不孝的要求?他內心的感覺是如何的呢?另外,這位父親似乎常常期待著小兒子回家,以致小兒子潦倒回來,他離遠便認出這個不肖子,還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這位父親好像完全忘記兒子的叛逆和不孝,內心湧溢著澎湃的愛,更恢復兒子昔日在家所享受的一切,他甚至沒有說一句教訓兒子的說話。這位父親對小兒子的愛,並沒有受兒子的行為表現所影響,就是無條件地付出,實在非一般父母所能做到。
耶穌說這個浪子比喻,是想將這位非一般的父親來形容天父對人的愛。這位父親不想失去任何一個兒子,他可以怎樣做呢?從經文中我們看到的,他只有等待小的回來,委婉地勸導大的明白自己的內心。我們的天父的確不願有一人沉淪,還給予我們自由意志,等待我們返回祂身邊,祂也藉聖經勸勉大家明白祂的心意—要彼此寬恕和接納。
原來我們的天父是一位相當“軟弱”的神,是基於祂對我們的愛而令祂無能為力地一直在等待我們,我們明白祂內心的痛楚嗎?又是否明白祂這種為愛而自甘“軟弱”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