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問題的根源》梁永泉
上個月我向大家揭示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我從香港的一些統計數字發現,香港男性無論在心理上、社會角色上都出現了異常和負面的現象,而且已出現了身體健康偏差、行為沉溺、破壞社會秩序的社會問題,所以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要向男士傳福音,推動男性牧養,不單是履行大使命,也是向社會作愛心的見證。
究竟男人出了什麼問題?本港其中一位研究男性事工的工作者曾立煌指出,男士的問題是因為社會的變遷、對男性的期望和不少男性並不跟隨年齡長大而成長,所引發的問題。[1]
現代男士的壓力主要來自:1) 身體方面,由外形的成長、性能力、到體力改變,影響男性形象。2) 工作方面,男人以事業來肯定自己的身份,事業成敗大大影響其男士形象。3) 家庭方面,他們的角色幾年間從兒子轉為丈夫,然後成為父親,形成沉重的角色、經濟、心理不協調,使他們難以支持。4) 個人方面,在面對上面種種壓力,男人卻又是有強迫性的競爭性格,總愛與別人比較,使不少男士崩潰下來,可能反映在健康上、沉溺行為上又或者是反社會行為上。[2]
在男士的成長期,即約在四十歲已前,不斷地尋找自己的「男兒氣概」,去除母親的蔭庇,所以著意地「去除女性化」、不情緒化、獨立、勇敢,實際內心深處卻是壓抑情緒、以攻擊來遮掩恐懼;形成忽略健康意識、疏離其他男性(競爭的對象)、追求事業成就與社會地位,走入一個無止境的追逐。
其實他們要成長,去除母親女性的陰影,最自然是從身邊一位比他年長的男士身上去模仿,父親本來是當然擔任這角色的,可惜上一代的香港男士,只知要承擔家庭經濟,拼命去賺錢,把教養兒女的責任,或者說是模造兒女人格成長的機會,完全讓給太太,不過太太怎也不能成為學習「男兒氣概」的模仿對象,於是男孩子做一些抗衡母親的行為,但心靈仍是無所適從。要扭轉下一代男性的厄運,能更有把握地走過建立成熟男士的艱難的旅程上,父親的陪伴,給孩子的肯定和鼓勵,給他身體歷行的榜樣是不可取代的。[3]
在父親缺席下成長的男孩子,到四十歲左右,遭遇了各種的錯敗,以經身心可能已衰竭,而身心的發展開始走下坡,常有「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於是產生焦慮、消極、保留、什至憤世嫉俗、失去信念,但也沒有深交、只有強迫性的行為,便未老先衰,人未死心已死的行屍走肉。其實人到中年才是人生的巔峰,隨著經歷和智慧的累積,應該變得更認識自己,若果他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合當的誘導,能為自己人生的下半場好作準備,這時正是 「下半生個體化過程」(the individuation process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 ,是人格的實踐,所以男人可否有豐盛的下半生,實在在乎他是否在適當的時候,有屬於自己成熟生命的指標。[4]
今天教會的弟兄們,我們要起來,靠著主的力量,我們關注男性的需要,我們不是要建立大男人主義,而是要正面面對男性的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所以在教會開始成立了大大小小不同的男士小組,本來坐下談心分享不是男性的習慣,但我們帶著使命,願意學習。這星期五(10月23日) 的晚上,我們十數位男士一同參加「2009年全港男士培靈大會」,主題是「從聖經看男人」,求上帝使用這聚會,叫我們對自己的使命更加清晰。
[1] 曾立煌,《男人本色 —男人的發展與成熟》基道出版社,p8~90
[2] 曾立煌,《男人本色 —男人的發展與成熟》基道出版社,p 9~10
[3] 曾立煌,《男人本色 —男人的發展與成熟》基道出版社,p 10~23
[4] 曾立煌,《男人本色 —男人的發展與成熟》基道出版社,p 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