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的「第一步」》黃天逸先生
在邁向活泉堂58週年之際,我們踏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 「新的崇拜時段安排」。過去在不同聚會中,每當與肢體分享教會未來三年的計劃時,都不斷地提及在計劃背後的兩個重要目標:
1. 讓肢體的生命能得著造就;
2. 使福音的大能不斷被傳揚。
週六晚堂崇拜的開展與主日崇拜安排上的調動是堂會轉變中的第一步。有肢體誤以為這種轉變是要切合某個群體的需要、有的以為是傳統與現代的區分、有的又以為是要滿足個人主義 … 事實上,這一切絕非我們要達到的目的;屬靈生命的建立 – 才是我們所看重的!美國市場統計學學者George Barna對教會崇拜生活作出了研究,他發現其中的問題是:一半恆常出席崇拜的成年人承認在過去的一年,沒有任何神同在的經驗 … 大部份人認為一個好的崇拜應具備他們所喜歡的詩歌、聽到他們所明白或喜歡的講道(如帶安慰、感覺舒服,或是對他們有幫助的)、有機會和友好溝通、偶然出席崇拜但仍可感到神的慰藉。[1] 值得我們思想的是:今天我們是否同樣帶著這種態度來「評價」我們的崇拜?以致會否因為這緣而令我們忘記了作為敬拜者最要注視的事情呢!
《約翰福音》四24裡,聖經作者告訴我們:「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這種敬拜的呈獻並不是要強調兩個分開的特性,所謂的「必須」意味著「絕對必要」[2]以「心靈和誠實」同時獻上,這確是對敬拜者生命質素的要求。既然如此,值得我們思想的是:作為敬拜群體裡面的成員,今天我們在這敬拜的生活上所注視的是甚麼?我們向上帝所獻上的又是甚麼?聖經的作者提醒我們:請將我們的眼光重新調較,不要只定睛於那些外在的事情,卻要轉而追求個人內在屬靈生命的長進,上帝所悅納的敬拜者也是如此。求上帝幫助我們!
實在,對於教會的「第一步」、這一種醒覺是極為重要的!教會一切計劃的目的不獨是發展,更重要的是肢體屬靈生命的成長。即使我們有所謂最好的敬拜模式、即使我們有所謂最好的敬拜場所、即使我們有所謂最好的敬拜音樂,然而,敬拜者若是沒有真實信仰的人生,這一切就只成為「鳴的鑼、響的鈸」而已。試問上帝又豈會是要求我們這一切外在的「裝飾」呢?要讓活泉堂能夠繼續被上帝使用,端在乎我們這裡每一個生命持續不斷的尋求在主裡面的長進,這樣,教會的計劃才會來得有意義的。
陶恕[3] 在《敬拜的真義》中提醒我們:
a. 敬拜不單是禮拜日的活動。
b. 敬拜是一種基督徒生活的模式。
c. 是每天廿四小時與神同行的屬靈生命。
今天教會踏出了「第一步」,我們又如何?還是在原地上走、繼續讓自己成為一位旁觀者?議論者?甚至審判者?抑或 … 我們願意走在最前,與整個朝聖的群體一起,成為真真實實的參與者,在跌倒之時扶助一把、在掙扎之際彼此守望、在歡樂之時同心分享呢?
願上帝祝福我們的教會!
[1] 陳康:「崇拜是例行公事?」(時代論壇:2004/8/8,第884期)頁13。
[2] Leon Morris,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1)p.272.
[3] 1897年生於美國,1963年逝世,享年66歲;被譽為「二十世紀的先知」、「牧師的牧師」的屬靈偉人,是繼宣信博士後,對宣道會屬靈傳統最有影響力的人。(參:宣訊月報,2004年1月,第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