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一遊行」談起》譚漢陽傳道
坦白說,今年我和敏婷因為要陪同街坊參加青年歸主協會舉辦的挪亞方舟遊覽,故此都沒有參加七一遊行,心裡是想去的,但完成挪亞方舟的行程之後已是下午5時30分,覺得很疲倦,最終沒有去了。
為甚麼想參加?因為想支持或反對一些議題和立場?還是因為習慣要去?以往有時覺得是某些政客制造一些議題,激起市民對政府的不滿和憤怒,令公眾人士覺得非上街不可,例如有關東北發展的議題,我認為吳亮星因不善表達和不熟悉議事規則,事實上沒有Youtube短片中的不堪,道理不全在泛民議員那邊。今年觸動我的是中共政府的白皮書,不單是其中內容違反中英聯合聲明中的承諾而已,而是發表的時機和態度,彷彿無可置疑,不可討論一樣。
當然,從中央政府的角度來說,為香港已破了很多例,給了許多優惠,為何香港人如此貪得無厭?從很多香港人的眼光來看,中國大陸社會中的誠信瀕臨破產,制度、法則因人、因事而異,引起香港人的不安,以致不信任,過去幾年不斷提的要保留香港核心價值,正源於不安和不信任,認為堅持香港的制度才是正確,換句話說,如中國不能展現更好的社會發展,香港為何要變?
無論如何,我不是想討論誰是誰非的問題,因為站在不同角度,其實有不同道理和表達。正因如此,政制方案的討論、社會民生議題的關注,不應是基督徒的終極關懷,事實上,甚至一時的得失,並不關鍵。因為兩者間的不安和不信任,並沒有因政制討論一時勝負而解決,反而因方法不對,導致中港矛盾日深。雅各書一章19節下:「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亦適用於明白別人的立場與看法。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認同佔中的做法,但我對倡議佔中的三位有極大的尊重,姑勿論佔中能否達到其預期效果,他們確實拖延了近年更激進的表達。他們盡了他們最大努力為他們理想行動,去開拓新的談判空間,縱使吃力不討好。另一方面,我們亦要明白有許多人認為他們破壞了與中央談判的渠道,是破局者,亦是破壞者,他們亦有他們的道理。所以,不少教會認為政制爭論並非真理之爭,選擇不參與討論,並非麻木不仁,而是當中牽涉只是對政局的理解,多於關於公義與否的問題。
在紛擾雜亂的世情中,我們應保持溫柔,對別人有合適的尊重,學懂從別人的眼光或立場思考,從而學習諒解和達到共識。上次我提及太陽花運動時,我提到要明少年人的心,今次我要指出,我們要明白父輩們的心。多了解他們的看法,縱然與你多不同,或者你心裡有許多想反駁的話,「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父輩的智慧值得我們聆聽和尊重,如果仔細思量後,你有不同的看法和行動,也請你好好與關心你的人溝通,這是我們信仰的實踐與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