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中的「發展任務」》黃天逸牧師
著名心理學家Erik Erikson將正常人的一生,從嬰兒時期到成人的晚期,分為8個發展階段(嬰兒期、幼年期、童年早期、童年中期、青春期、成人早期、成人中期、成人晚期)。在每一個發展階段裡,人們都要面對不同的任務,除了要盡力完成這些任務外,更要隨時準備克服挑戰。每一個階段的開始,都建基於上一階段任務完成的基礎之上。因此,若是未能完成階段中之任務,就會帶來額外的挑戰和難處,甚至成為個人成長中的危機。
一位中年男士,為了挽救婚姻的危機,想盡辦法讓妻子感受到自己的誠意 – 送花到妻子任職的公司、製造意外的驚喜,甚至他與我分享自己如何透過智能手機繪畫一些甜蜜的圖畫傳送給妻子等。然而,妻子不單毫無反應,更甚者對丈夫的行為深覺不滿。有一次,妻子終於向丈夫提出自己的感受 – 她絕對明白丈夫的心意,只是,她卻厭倦了丈夫仍然沿用10多年前追求自己的手法,卻沒有真正看到妻子在婚姻關係中的痛苦 – 這位丈夫從來沒有承擔家庭的責任,即使人到中年,但每天的生活顛倒;雖說是有一門小生意,然而,背後仍然靠著太太工餘的協助和管理,但自己卻從來不曾思想如何使生意做得更好。經過了整整10年的婚姻關係,這位妻子終於忍受不了!
當然,這位丈夫還有許多其他生活上的問題;然而,40多歲卻沒有穩定下來,不單在生活上如像20歲的年青時代一般,即使在婚姻關係上亦好像沒有成長過來一樣;事實上,妻子已到達了某一個階段之時,作丈夫的卻好像沒有一同前進一樣,結果造成了婚姻關係上的危機。
「發展任務」若未能好好地完成,這將會帶來個人成長中的障礙與困難,大概有以下兩方面:
造成焦慮 帶來壓力
好像小孩子沒有按時完成暑期作業一樣,直到臨近開學,才急忙地將所有功課做完,一來使原本輕鬆的、每天做適當份量的作業壓縮至一段短時間內要完成,二來又使臨近開學前要預備的工作未能做好,尤其在父母親再三催逼下,除了不斷使壓力增加外,更甚者導致了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緊張起來。事實上,同一的道理,當個人的「發展任務」未能完成時,在「焦慮」的積聚、兼且「壓力」加重的狀況下,試問又如何能夠一下子找到出路、化解危機呢!
缺乏技巧 無從入手
上文所提及的個案,那位丈夫仍然停留在年青時候的階段,因此,在他的成長中沒有增進知識與技巧之餘,並且在個人心智上與其實際年齡也有所差距,壓根兒當危機蒞臨時,根本沒有甚麼可以回應的能力,因為在他成長的階段裡根本沒有學習到甚麼技巧。
筆者認識一位大學時代專修機械工程的男士,畢業後,雖然對這專業沒有甚麼興趣,然而,想到了幾年在外國的生活、並且今日自己所擁有的學位,因此也走進該行業中工作。經過數月後的適應,最終他選擇離職;他與我分享離職的原因時,這樣說:自己雖然擁有機械工程的學位,但在工作上發覺自己甚麼都不懂,這並不是因為學不來,只是因為過去三年大學的生活沒有專心學習,每天遊戲人間,直到今天走進正式的工作場景時,才發現自己對機械工程根本一竅不通。
那麼,在面對個人成長中的「發展任務」時,有甚麼值得我們留心呢?
清楚處境 活在當下
要知道自己所處的階段,好使我們能「活在當下」- 既不停留在過去,又要避免走進憑空想像的未來;讓自己的生命能切切實實地「活在當下」的處境之中,也就是說:要負起「當下」的任務之餘,又能每天生活在「合適」的階段與節奏裡,我們就不會容易脫離當走的軌道了。
不斷學習 總結經驗
個人的「成長」、許多時候都是透過「學習」而來的;除此以外,也在乎我們在過程中「經驗」的累積。誠然,在面對不同的發展任務時,我們都不一定能夠做得好;然而,在成與敗、好與壞的背後,所「學習」到的技巧與累積下來的「經驗」,卻是我們能走進下一階段的重要元素。
總 結
個人成長中的「發展任務」乃是我們必須經過的;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任務須要完成;隨時能夠留心自己的處境,並且不要逃離現場,我們就能夠經過這一切任務的挑戰。值得我們思想的是:現階段的我,到底在怎麼樣的「發展任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