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1日海難說起》譚漢陽
10月1日晚發生的海難令人震驚、心傷,一方面是繼續為死難者家屬、朋友和傷者祈禱,另一方面,希望政府能查明事情經過,辨明真相,俾使後來者有所鑑戒。
當然,目前真相未明,一切所謂分析都不過片面探訪之詞,加上推測之言而成,未必是真相全部,筆者並非專家,本文無意分析點甚麼是非曲直,亦不想令事件中可能已自責不已的人更加自責。只是有幾點觀察和反思,想和大家分享一二。
第一,當天晚上天朗氣清,兩船猛烈相撞是甚麼原因導致?事後其中一船離開,令另一船入水更多,是甚麼道理?偶爾與父親談起此事,他說考獲船隻駕駛執照的人,必定曾經熟讀有關條例和相關應變措施,是甚麼原因令駕駛者行為彷如未學者一般?
我相信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實踐太少或缺乏應有的儆醒,以致演習所學不入心。熟悉的航線、寧靜的海面、晴朗的天氣,有時令人鬆懈。這何嘗不是我們要提醒自己要注意的地方?在信仰實踐過程中,我們會否因某些屬靈操練太平常,好像有沒有都分別不大,慢慢地便敷衍了事?靈修、禱告、讀經,我們有否堅持?平靜熟悉的生活會否令我們鬆懈下來?
我們會否因某些提醒太老生常談,甚至有點煩悶,以致不再理會,我行我素起來?例如參與崇拜的人要好好預備自己來敬拜神,但最近幾個月來,早堂崇拜開始時只有約三分一到二分一的人坐在座位之中,之後到講道之前陸陸續續回到崇拜,有好幾次甚至在講道中途時才出現,參與崇拜者的心是怎麼回事?三番兩次的提醒,之後仍故我依舊。有些肢體可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問題是想繼續下去到甚麼時候?可能有人覺得我不體諒,但甚麼時候我們對神的心,要別人體諒來成就?姑勿論會否影響崇拜進行,好像肢體都習慣了,不太受影響,正如崇拜中手提電話響起一樣,都可算別人「體諒」了,便可以了嗎?近來與太太在家庭崇拜中探討謙卑的題目,一起討論出席崇拜的問題,思想十一奉獻的問題,如何透過屬靈操練與提醒,去塑造我們的謙卑,耶穌指責法利賽人為自己善行自誇,其中一個原因,正是抱著正確心態行善,收穫之一必定為謙卑。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謙卑、謹慎並不張揚,故此它們容易被人遺忘,但它們卻守護我們的安全。如果10月1日晚兩艘船的駕駛者謙卑、謹慎一些,當時可能會有點驚嚇,但不會發生意外,過後亦為人淡忘,他們的謹慎大概不會載入史冊之內。今天我們歌頌對救人者的奮不顧身,其實是人謀不臧的補救。
讓我們在屬靈生活上能謙卑、謹慎,作神無愧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