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關係中的「聯盟」》 黃天逸傳道
早陣子有機會認識一位中年男士,在彼此分享的過程中,得悉其家中那位十多歲的獨生子難以管教。他指出:過去一年家無寧日;有一次妻子與兒子在家中因事爭吵起來,兒子的說話竟異常挑釁,結果導致妻子情緒爆發、不能自控;後來當這位父親回到家中時,眼見妻子與兒子失控的表現,自己也就情緒爆發起來–雙手舉起餐桌摔在地上。一家三口,陷在情緒崩潰的狀況之中。
後來有機會與夫婦二人一起分享,得知過去兩三年間,兒子在家中有嚴重的行為問題–言語粗暴、思想偏激,與母親陷在對抗的關係,而父親卻無力回應。然而,最令筆者驚訝的是–這位就讀初中的兒子在學校裡成績不俗、操行優良,從父母的口中得知老師對這位兒子在校內的表現有正面的評價。在這對父母再三催促筆者協助處理其兒子問題之時,令筆者好奇的是–何以這位兒子在家中如此粗暴失控?
經過兩次夫婦的面談,答案開始被揭開–作丈夫的不單從來沒有協助處理家中的事情,甚至多次為著對外的欠債而隱瞞妻子;這位妻子近年患上情緒病,然而卻沒有接受合適的治療,以為靠著自己的意志能勝過疾病;並且在過去十多年的婚姻中,妻子從來沒有感受到丈夫用心回應家庭的需要;簡而言之,無論是丈夫、抑或是妻子,在這家中都是功能失調的角色。
結果?這位「問題兒子」的行為問題被父母親視為反叛與對抗,卻沒有被他們理解為表達對二人關係的不滿;在父母二人逃避處理十多年來婚姻關係的問題之時,「問題兒子」的出現正好為他們二人提供了共同的敵人,使夫婦二人可以聯合起來、「處理」這位「問題兒子」,假如二人無法處理這位兒子時,便越發加強了夫婦二人的聯盟關係、越是確定了問題出自兒子、卻非二人的婚姻關係。
婚姻關係中要留心的是:「兒女」往往成為了受害者。這是甚麼意思?正如以上的故事一樣,兒子被父母二人認定為問題的根源,那麼,父母二人便不用為其婚姻關係的張力花精神和時間去處理,甚至可以逃避二人關係中的焦慮和困擾。除此之外,也有父母親的某一方為了對抗配偶,以致拉攏子女結成聯盟、在兒女面前數算配偶的不是,以孤立另一方。亦有父母雙方同時拉攏子女成為自己的盟友,是故兒女往往夾在父母親中間、忍受著這種關係中的拉扯,結果令到兒女疲於奔命,在無法忍受這種張力之時,最終惟有選擇疏遠父母、甚至離開家庭。
詩人提醒我們:「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一二七3)換句話說,認定這「產業」是夫婦二人共同擁有、確信這「賞賜」是上帝無比的恩典,我們就要懂得愛惜下一代。
夫婦二人既要建立穩固而安全的婚姻關係,親子關係亦須要得到我們同樣的注視–排除一切因某種不平衡的聯盟而帶來的傷害、避免製造家庭中的「代罪羔羊」以掩飾某種關係中的問題,建立互信而安全的溝通渠道,使家中各人之間的關係都能暢通無阻。或許我們有時會感到無力處理婚姻關係中的問題,然而上帝仍然是我們關係中的保障,只管將我們的困擾、並我們的盼望同時建立在上帝裡面,我們自然能夠從困擾之中找到上帝為我們所打開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