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齡人士與教會》譚漢陽傳道
最近聽過不少人提到金齡教會。
金齡(golden age),取意在文化中的用語「黃金時代」,原本指一個文明或文化最璀燦、最成熟的時代,90年代台灣引用稱呼50歲以上人士,有些定義甚至區分金齡為前期(50-65歲),和後期(65以上),在不同社會中,對這個年齡層都有不同稱呼,在新加坡或馬來西亞稱為「樂齡」(learning,強調他們仍樂於學習、享受生活),另外,亦有較為熟悉的「銀髮族」、「熟齡族」和日本稱為「金時族」(他們認為這退休年代的人有現金、有時間)。近來亦愈來愈多社福機構針對性提供相關服務給金齡人士。侯士庭博士有一本書《金齡教會的願景》(A Vision for the Aging Church),中文譯名採用了金齡這個用詞。
無論是社會學研究也好,教會學也好,都不約而同打破舊有對長者的偏見,認為他們能力、活力減退,以致貢獻也大為減少,不同學者都指是錯誤理解,今天的金齡人士,無論在學識、人生經驗和社經狀況而言,都處於顛峰狀態,或許在體能上、精神狀態上,無法與他們30、40歲時相比,但在把握生活節奏,平衡生活方面,卻是更加游刃有餘,他們對追尋人生意義、注重身體健康和發展個人興趣等,更顯得積極。
根據教會更新資源的《2014香港教會普查》,45歲以上人士佔教會人口47.3%,估計金齡人士佔教會人口比例亦應有3成以上,事實上,活泉堂中,我們一直倚重的弟兄姊妹中,金齡人士亦佔一定比例。我們對他們的敬重早已讓我們打破以往的偏見,其實,在一起相交、一起事奉的過程中,沒有太大的年齡界限,但我們如何正確認識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要、語言和文化,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理解彼此,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在這個時代中,互相協助找到神交付我們的使命,以致實踐主交付教會的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