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何干?》黃天逸傳道
《約翰福音》二十一20-22的再思
「彼得轉過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跟著,就是在晚飯的時候,靠著耶穌胸膛說『主啊,賣你的是誰』的那門徒。彼得看見他,就問耶穌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對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罷。」
*********************************************************
這是一段有趣的記載!試想:福音書來到尾聲,彼得 – 仍然是十分重點的人物。事實上,《約翰福音》二十一章的記載幾乎都是與彼得有著直接關係的 – 耶穌在提比哩亞海向門徒顯現,彼得其時到海裡打魚去了(1-14);耶穌與門徒用過早飯以後,向彼得三次問及「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15-17);此外,耶穌又預言彼得將要為真道而賠上了性命(18-19);並且在這一段落(20-22)裡,彼得的提問、以及耶穌回應他有關「耶穌所愛的那門徒」的將來如何。
聖經作者以四個部份構成了《約翰福音》的結束;到底這段經文對我們有甚麼重要性呢?
使命 – 一個取捨!
四段經文、四幅圖畫,這裡明顯讓我們看到彼得「打岔」的性格。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大概是從上文1-14節而來;因此,「這些」最好的理解實為彼得打魚的「舊業」。面對著生活、也面對著眼前的使命,彼得的而且確需要作出取捨。當然,以一位曾經經歷失敗(十八15-27)的門徒而言,耶穌突如其來的提問,甚至是連續三次的提問,確重新喚醒了彼得的焦點,以至能對耶穌的提問給予最透徹和肯定的回應:「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15、16、17)
固然,我們大抵對於「領受召命」沒有甚麼質疑的,反正基督徒的人生就是要承擔基督的使命,是嗎?然而,若這召命連繫於「性命」的話,那就絕不容易的了!對耶穌來說,無論彼得「要怎樣死」(19),只要他像耶穌自己那樣,忠心地完成所託付的使命,就可以說是「榮耀上帝了」。[1] 但耶穌的那一句「你跟從我罷」(19)對彼得而言卻絕不簡單 – 這句話不僅叫彼得想起大約三年前耶穌在加利利海邊,首次呼召他作門徒的那一幕情景,也讓他重新再思考,以及面對「作門徒的代價」。[2]
在彼得的眼前,既是生活、又是召命;從讀者的角度去看,我們固然對於彼得應該「領受召命」沒有多大的疑問。然而,對於彼得而言,卻委實難以取捨的。由此看來,彼得的再次「動搖」也就絕對能夠理解的了。
相比起昔日的失敗,彼得這一次的「動搖」實在是微不足道的了。對於要為真道而死,他沒有「逃跑」;卻拉扯了「耶穌所愛的那門徒」一起來談論,彷彿要知道對方如何之餘,好像又要成為與別人的比較,甚至 … 亦好可能成為他再與耶穌對話、談論將來的「籌碼」一樣。
值得我們思想的是:基督徒生命的取捨!是耶穌、還是我們自己?我們大可以有無數的藉口將使命推卻,然而,怎麼樣的生活才是基督徒最重要的呢?復活的主向門徒顯現,焦點仍然離不開「使命」。今天,主耶穌也是如此向我們發出這一個挑戰,到底我們是否願意承擔呢?
與你何干?
彼得再一次的「打岔」(20-21),耶穌直截了當的回應「與你何干?」(22)有兩方面是十分重要的:
1. 要把握時間
耶穌的回應明顯地沒有花費甚麼時間與彼得糾纏下去;實在,與其將生命燃燒在多餘的事情上,倒不如珍惜時光、為復活的主多走一步?
2. 要對準焦點
耶穌回應的背後,實在是要彼得明白到「甚麼才是與他相干?」人生 – 的確可以轉瞬即逝;詩人的一句「勞苦愁煩、轉眼成空」(詩九十10c)固然是無數人生的真實寫照。然而,重要的是:如何在這「如飛而去」(詩九十10d)的人生中,活出充實和豐盛的人生?這就在乎我們的人生有沒有正確的對焦。
適逢「復活節」的日子,值得我們思想的是:今天我們是否都走在「與上帝相干」的人生之中?「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三16)上帝就是如此的與我們相干,試問我們又是否願意在人生的路上,以行動回應那一位愛我們、為我們死,又為我們復活的主呢?
[1] 鍾志邦著,《約翰福音(卷下)》(香港:天道,2004)。頁432。
[2]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