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與文化》譚漢陽
最近閱讀幾篇爭辯「挪亞方舟」真偽的文章,議論「影音使團」在土耳其發現方舟遺跡,推出一連串的相關活動和宣傳。有人質疑其證據的可靠性,並且認為建基於不可靠證據的福音工作是不道德,甚至是反福音,亦有人認為炒作手段為過於娛樂化。
姑勿論方舟遺址有多真實,所使用的若是科學方法,結論可以被推翻,這是科學方法的前題。況且,同樣方法用於其他不符合聖經記載時,我們會質疑其證據、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能的誤差。方舟的記載超乎我們認知,亦沒有實物流傳下來,「影音使團」亦非學術機構,別人有健康的懷疑亦屬正常,但因此懷疑其福音工作的道德,我有所保留。
正如有一年青人在街上聽人說聖誕節不是耶穌生日,他覺得很震撼,他以為那人是異端。他來問我這是否屬實。我答12月25日其實並非耶穌生日,而是耶穌出生紀念日。當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時,國內仍存有希臘宗教慶典,當中最著名的是太陽神紀念日的慶典,為了取締該節日,教庭決定該日為耶穌出生紀念日,直到如今。其實基督教對哪一日是耶穌生日,並不太重要。重要為慶祝耶穌出生,道成肉身,來到我們中間,如果我們只是執著追尋耶穌在哪一日出生,忘記祂出生的意義,便是本末倒置。
同樣,如果我們只執著方舟是否真實,或過份強調它的真實,會否成為信仰的窒礙?挪亞方舟的重要性,是在乎神的拯救,並不在乎今天它是否存在,難道我們看不見方舟,便能否定神的拯救嗎?
至於是否太娛樂化?其實許多福音工作都富娛樂性,例如福音粵曲、聚餐等,商業化、娛樂化與福音工作可以沒有衝突,重要是主次分明。我看重方舟公園會否令更多人對基督教有興趣,從而相信耶穌?同時,要避免一窩蜂追求新鮮活動,以為可以打入未信者群體中,最重要仍是聖靈帶領,傳福音的能否體察新朋友需要,令他們信主。
令人值得關注的會否有人將福音包裝成商品,成為謀利的工具?曾看過一篇報導,提到早兩年鄭秀文福音唱片銷量很好,於是有唱片公司籌劃找旗下基督徒歌手出福音唱片,期望在這個「市場」分一杯羹,文章的意思,這是十分令人振奮的現象。然而,這真的令人興奮嗎? “Raising the Bar: Ministry to Youth in the New Millennium” 一書提到現代基督教音樂在美國風行了數十年,當中有不少詩歌令人對神更多認識,亦養活一群音樂人,當中有少數對基督教音樂帶著熱情開始事奉,熱情消退後,他們發覺仍要創作基督教音樂維生,他們創作以謀生為主要目的,不再為著福音的原因而創作了。當福音成為一項商品,被經濟、文化等牽著走,成為事奉者的捆綁,不再祝福別人和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