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 – 如何邁向明天》黃天逸傳道
「… 那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 …」(路十36)
對於「好撒瑪利亞人」(路十25-37)的故事,大概我們耳熟能詳;「誰是我的鄰舍」(路十29b)或許不單只是當時候律法師對耶穌的提問,甚至更是今天每一位基督徒常作的自我反省。聖經記載,當那被主差遣的七十人回來之時,他們是「歡歡喜喜」的,因為在傳道的過程裡,他們見證了上帝的大能、以至連「鬼也服了」他們。(路十1-17)然而,耶穌的回應很特別,祂說:「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路十20)而在這一章經文裡,聖經作者彷彿也在引導我們繼續思想這重要的主題:甚麼事情才是主的跟從者應感到「歡喜」的?
在我們「歡歡喜喜」活泉堂成立59週年之時,「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如何成為今天教會的提醒、並且引導我們的明天?我想有兩方面:
教會 – 沒有設定的界線
按《路加福音》十30-37記載,在律法師追問耶穌「誰是我的鄰舍」時,耶穌並沒有正面回應他的問題;試想:面對著眼前的律法師,加上耶穌從小亦熟讀舊約律法,大抵祂應該清楚知道如何按著以色列人的定例為「鄰舍」一詞作定義的。然而,耶穌卻沒有按著這律法師的心意和以色列人的傳統作回應;相反,卻引用故事來觸發對方的思想。
這個故事是很特別的,何以這樣說?面對著眼前被「打個半死」(路十30)的人,無論是祭司「從那邊過去」(路十31)的行動、抑或是利未人的「照樣從那邊過去了」(路十32)的回應,耶穌實在都沒有責備他們見死不救,何解?事實是:對於祭司也好、還是利未人也好,在他們生命中的而且確有很多限制的(利二十二1-9;民八1-22);因此,假若以色列人聽到耶穌所講的這故事,大概也應該與耶穌一樣,不一定會認為他們二人有甚麼可責之處的,因為他們基本上就是需要遵守這等規條而行。那又有甚麼重要性?
在故事的背後,耶穌實際上要這位律法師明白:當我們要定義「誰是我的鄰舍」時,其實我們已經將一個框架套在某一些特定的群體上;換句話說,也就等同於將另外的一些人放在圈子外面去了。然而,值得我們思想的是:這設定了的界線將會如何左右我們對別人的關愛?
教會 – 如何邁向明天?我們沒有設定的界線 – 海旭閣的玻璃門固然不是我們有限的疆界、耶穌基督救贖的恩典更是不設界限的。在邁向六十週年的路上,盼望我們所看見的並不只是教會,卻是周圍的人群、更是每一個仍然等待福音的生命,以致我們都願意走「上前」(路十34)去。
明天 – 必須再多走一步
的而且確,撒瑪利亞人的這一份「慈心」(路十33)使他有力量衝破了一切人與人之間的藩籬。這一個「上前」的行動 – 協助這位受傷者清洗和包紮傷口,大概已經比之前的祭司和利未人優勝。然而,值得我們思想的是,這行動豈不是任何一個有人性的人所應該做的嗎 – 照顧孤苦無助者。換言之,這撒瑪利亞人已經盡了當盡的責任。
但聖經隨後的記載很有意思 -「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額外費用回來必還」,這一連串的行動,讓我們看到這撒瑪利亞人一步、一步,又一步地超越了一切的限制,讓我們看到他所設定的界線並不只限於自己那當盡的責任之內。
教會 – 也是如此,必須再多走一步!
走到外面去、走在人群中、走進心靈內 … 教會 – 並不是甚麼戲劇場所,打開大門等候買票的人填滿裡面的座位;我們卻是要走入人群中,把我們在路上「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太二十二9)。
教會 – 如何邁向明天?我們必須再多走一步 …
總 結
願上帝祝福我們的教會,使我們能成為更多人的祝福,以至在堂慶之時,我們所感恩的並不只是教會有多少的年日,卻是得救的人數天天加增。
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