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執事會的「新丁」》譚漢陽
若有人問我,過去在活泉堂事奉的日子當中,學習最多是哪項事奉的話,我會毫不猶疑地回答:「主日學老師和執事。」前者提醒我兩件事:讀聖經在信仰生命中實踐的重要性;當事工看起來不怎麼樣時,要沉著應戰,特別是當班內只有一位學生,卻有兩位導師時,不是自怨自艾,懷疑自己是否適合這個崗位,而是忠於所託,教好每一課,畢竟福音性研經班是屬於全教會的,就好像佈道會中的陪談員,可能場內有十多個陪談員,卻只有一個決志信主,擔心信主人數太少,明顯並非陪談員的責任。主日學老師在慕道者/初信者想認識主耶穌更多的時候,根據課程編排,完整地將福音講解一次,這就是他的責任。
許多分享教會成功經驗的書,提到培育信徒成長必經的三個、四個或五個階段都好,其實可以簡單歸納成為三個階段,第一,新朋友因教會不同活動或其他原因返教會,並決志信主;第二,投入教會生活,有系統地學習基督徒生活,活出主耶穌門徒的樣式;第三,委身教會事奉,直接或間接地向其他未信者傳福音,帶他們信主。
換句話說,當我們進入教會中,必須有確切成長的目標。為上面三個階段訂標題的話,我想到是「相信福音」,「活出福音」,「傳講福音」。要成為一個有道可傳的人,學不同佈道方法和使用不同佈道工具,或是成為教福音性研經班的主日學老師,都是十分可行的實踐方式。
成為執事,是另一個很好實踐信仰的崗位,策劃、推動不同類型事工,固然鍛鍊我們的領導才能,更重要是,可以學習更全面地看教會的事工,不單是不同部的策略、目標著重點不同,考慮不同年齡層的需要,更面對不同時代轉變中不斷更新、傳承的傳統,如何讓整個信仰群體在急速變化的社會活出美好見證,煥發基督的馨香和生命力,是執事會要面對的課題,而成為執事會的「新丁」,就是從其他執事身上學習這種智慧的時候。因為這種智慧是一個群體的共同智慧,透過事奉中的彼此學習,成為我們其他生活圈子,包括工作、家庭場景可以借鑒的地方,借重在執事會的智慧,成為突破其他生活框框的契機。
今個主日是交回執事候選人回條的日子,您有否把握這個機會,學習更多生活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