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時代需要的一些觀察》譚漢陽傳道
「13 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14 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15 你若因食物叫弟兄憂愁,就不是按著愛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經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敗壞。16 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毀謗;17 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18 在這幾樣上服事基督的,就為上帝所喜悅,又為人所稱許。19 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羅馬書十四章13-19節
羅馬書十四章討論在教會中肢體對是否吃肉(當時賣的肉多經過向偶像祭祀過的),和有關守聖日的問題,整章不是討論兩個問題與信心的關係,卻是如何在這兩個當時具爭議性的議題上,如何實踐肢體之間的愛。
第一,肢體之間不可再彼此論斷。在主耶穌的教導中,對人的基本分辨仍然需要,例如馬太福音七章提及不可論斷中,仍有少許的澄清:「6 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牠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但羅馬書指出當時教會已出現分裂的情況,因著自己與別人信念的不同,判定別人的不是,保羅提醒不可再做這樣的論斷。
第二,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為個別肢體的軟弱,我們有意識地不做一些容易令人誤會,或是難以體諒的事,以致他們離開信仰,或是我們以為在行為上是信守對主的忠誠,卻被人攻擊。
第三,我們要認清我們信仰的共同基石:「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這裡提及的公義,不是現今社會指的社會公義,卻與人在神面前能被稱義而言,雖然兩者沒有衝突,前者卻不能代替後者,成為我們主要的追求目標。反而,因著公義、和平和喜樂,在實踐上更要注重和睦和彼此造就,是正面、有建立性的連結。
近來,許多人在臉書或WhatsApp群組傳來不少有關佔中(或更正確來說是雨傘運動)的消息或文章,消息有真有假,分析文章亦有不同「權威人士」來源,結論卻大有不同,但最觸動我的卻是時代論壇10月12日刊登對古倫神父有關佔中的訪問。[1]
當中一段給我很大啟發:「上帝不需要透過社會民主運動的變動去告訴我們反對甚麼人,祂反會透過社會民主運動的變動告訴我們應該堅持怎麼樣的價值。祂透過這樣的變動是想要告訴我們,變動背後隱藏的是人們對某些事情的渴望。作為基督徒的角度來回應其他人內心的渴望。
今天,你看到是甚麼的渴望?作為基督徒,我們如何正面地、有建立性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