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關係中的「捉迷藏」》黃天逸傳道
小時候與同學們在小息時玩捉迷藏,東奔西跑,汗流浹背,甚至因而多次跌傷,弄得鮮血淋漓 … 對於我這難以隱藏的身軀、加上步履緩慢的反應,在這玩樂的過程中,大概注定了是一名失敗者。實在,在婚姻關係裡(甚至其他各種人際關係中)有時候也呈現這種「捉迷藏」的現象,何以這樣說?
人們一方面渴望親切感、歸屬感、被愛、被需要和被照顧,然而,另一方面,許多時候我們又會渴望能夠有自主、獨立、維護個性、保留自主節奏和自我空間的機會。在這雙重需要和矛盾下,容易製造了二人之間的「追逐關係」,這是甚麼意思?參下圖:
|
情感追求者 |
情感抽離者 |
第一步 |
向抽離者移近 |
移離追求者,專注其他工作或事物 |
第二步 |
看見對方抽離,惟恐失掉對方,更熱烈追近 |
惟恐被對方攫住,更熱烈抽離 |
第三步 |
徒勞無功,氣餒而晦氣,反叛抽離 |
見形勢不妙,回頭嘗試偵測追求者動靜,及稍稍移近 |
第四步 |
惱羞成怒,攻擊對方 |
忍無可忍,反擊自衛 |
第五步 |
憤怒、失望、難過,與對方保持距離 |
憤怒、失望、難過,與對方保持距離 |
(圖表摘自:霍玉蓮著,《婚姻與家庭治療 – 理論與實務藍圖》,頁96。)
在「渴求親密」與「迴避親密」的矛盾下,這種「追逐關係」的背後,既使雙方同時感到吃力,亦不斷地使二人的關係出現傷痕,在這種情況底下,最終的失敗者絕不會是丈夫或妻子的,因為真正的失敗者乃是整段婚姻的關係,為甚麼?
「追」的一方除了憤怒於抽離者的態度外,同時要面對不少挑戰 – 自我價值的疑惑、被拒絕的感受與婚姻關係中的安全感;對於「走」的一方呢?越被追趕、越是逃跑,因為壓力越大,在無法得到適當的舒緩下,唯有尋找不同的方法以繼續成為抽離者,然而卻對這種被追趕產生負面、甚至不快的情緒。最終,其實雙方面都沒有好好地去明白對方的需要。
值得我們思想的是:
~ 在我們的婚姻關係裡是否已出現了這種「追逐」的現象?
~ 何以我會如此地「渴求」/「迴避」親密的關係?
如何處理這情感上的「追逐關係」?大概有兩方面是重要的:
1. 「覺察」與「知道」問題所在
無論是「情感追求者」、抑或「情感抽離者」,除了反映雙方關係的問題外,同時亦反映了個人在原生家庭成長的經驗。就是說:今天的「我」如何受著父母與家人的影響,以致在這種情感關係上失去平衡,造成了「我」在「自主」(independence)和「相繫」(togetherness)上搖擺不定。作為配偶的,若能思想和明白自己的伴侶在這種反應背後的故事,有助我們認清楚雙方關係的真相,而不致於將這困境訴之於單純二人間的婚姻問題。
2. 建立健全而良好的「互動性」
《以弗所書》第五章提及到「妻子要順服丈夫」(五22)、「丈夫要愛妻子」(五25)。這並不僅僅只是一個「行動」- 要「順服」和「愛」的要求,更重要的乃是突顯出夫婦關係中的「互動性」。這種互動關係亦不是自然而生的,卻是需要我們努力學習、一起建立,並且悉心地栽培的。說到底,還是夫婦之間那種願意委身並且坦誠的溝通 – 在「我」願意行出一步之時,「你」的回應也是重要的,因為這是對「我」繼續多走一步的鼓勵,使二人的關係能夠運作正常。
不再「捉迷藏」,或許 … 我們可以嘗試「二人三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