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區寶儀姑娘
「寧願原地踏步,都不要行差踏錯」相信大家都不會對這句說話感到陌生,不知大家是贊同這句話,還是否定這句話呢﹖或許因為這「名句」出自一位能言善辯的律師口中,這句話的是在討論政改的辯論中的總結,她說的時候眼泛淚光,不期然令這句話驟耳聽來蠻有說服力吧﹖不過,在此我不是要談論我對政改的取向,而是透過這句話教我反思在我牧養教會的事奉生涯中該有怎樣的方向。
誠然對所有人來說,要踏出安舒區委實不易,因為當中存在許多未知數,難以掌握的情況,成功固然欣喜,但失敗卻叫人感到難過,然而最令人感到氣餒的是身邊有許多「孔明」會告訴你﹕「早就告訴你這個做法不行啦,你偏偏要嘗試」。仔細思量,這句話豈不是與「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唔做唔錯」有異曲同工之妙﹖我相信這個原則絕不應該應用在我的事奉態度之中,我也認為不適用於帶有使命的弟兄姊妹身上吧﹗
要是這樣的話,我們就當思想,究竟上帝容讓活泉堂座落在這個社區中究竟有何心意﹖上帝容讓活泉堂有相當的資源﹙無論是人力、物力或財力﹚究竟要我們怎樣去運用﹖我們是領五千銀子的管家,還是那個領一千銀子的管家,不願冒任何虧本的危險,只願將銀子埋在地土下呢﹖
教會的使命固然是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將福音傳開實在是我們責無旁貸所要去承擔的。但問題在於我們該以甚麼方法來將上帝的福音傳開。
當思想到這一點時,我想起一個只在路加福音所出現的比喻,就是「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路十25-37﹚。耶穌以這個比喻來回應律法師的問題─『該作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亦以它說明『愛鄰舍如同愛自己』的道理。簡單來說,怎樣才能彰顯上帝的慈愛,就是透過我們向身邊有需要的人表達關愛。
在律法師與耶穌的對話當中,律法師清楚知道該怎樣作才能得著永生,但他們卻是知而不行,反倒問耶穌﹕「誰是我的鄰舍呢﹖」他們關注的是誰﹙who﹚的問題,但耶穌所回答的卻是怎樣﹙how﹚的愛鄰舍。
「誰是我的鄰舍呢﹖」這個問題是否攔阻我們踏出教會四面牆去服侍社區內有需要的人呢﹖耶穌所關注的不是我們愛甚麼人,而是我們有沒有具體地將神的愛實踐在「鄰舍」身上。
今天我們所處的社區﹙深水埗、長沙灣﹚內,有許多人因不同的原因﹙新移民、單親家庭、貧窮、情緒病﹚成為受傷的人,我們教會隨時隨地可以成為幫助別人的「撒馬利亞人」。
盼望我們『來到』傷者的身邊,『看見』他的需要,讓基督牽『動慈心』,主動『上前』奉上適切的慰問,以祝福『包裹』傷口,『扶』他『騎上』自己的生命列車﹙神﹚,『帶到』可安歇的地方,『交給』可信任的人,『照應』他康復,此外還會『回來』跟進,『償還』相關的付出。撒馬利亞人的愛心和行動是全人的關懷及一站式愛護,是根據神愛人的典範而說的。『那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是憐恤他的。……你去照樣行罷。』(路十37)
踏出教會,服侍社區,或許這條「當走的路」甚遠,又或許在過程中有許多艱難,但我深信「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道理,活泉堂能否踏出,進入社區,在乎弟兄姊妹今天是否願意踏出這一小步,借用美國太空人岩士唐登月後的名句「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與大家共勉,深願有天活泉堂的每位弟兄姊妹都願意踏出這一小步,以致整間活泉堂能在社區邁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