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期待嗎﹖》區寶儀姑娘
今天是棕枝主日﹙Palm Sunday﹚,也是聖週的開始。聖週是是教會紀念救主耶穌在世上最後一星期的生活和活動。傳統教會會在當天齊集信徒在聖堂外,各人手持棕枝或樹枝參與巡遊禮,圍繞聖堂外面走,一邊行,一邊高唱聖詩,目的是紀念救主昔日謙卑地騎著驢駒進人耶路撒冷,受到群眾夾道歡迎,並高呼祂為王。[1] 假若我們單單停留在高呼「和撒那、和撒那,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話,我們就很容易忘記了為甚麼耶穌要進入耶路撒冷,我們要記得群眾這種歡迎和接待是短暫的,因為數天後,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
因此,在聖週內我鼓勵弟兄姊妹多默想和紀念救主踏上十字架路途的每一步。但為甚麼我們要默想耶穌的受苦呢﹖我們不是更要期待耶穌基督的復活,那個得勝的時刻嗎﹖有復活節崇拜便足夠了,為甚麼教會要特意在星期五晚上舉行受苦節晚會呢﹖
耶穌的復活固然是重要,然而,祂的受難也是不容忽視的。在路加福音九21-27,耶穌首次向門徒預言自己的受難和復活,在這一段中,作者只用了「第三日復活」來描述耶穌的復活,其餘的篇幅都是有關捨己、喪掉生命的討論﹔緊接著是九43-45一段,是耶穌施行神蹟治好被污鬼附的孩子,正當眾人希奇這事時,耶穌在九44只提到「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並沒有提及復活的事﹔再往後看路十八31-34,耶穌第三次預言自己的受難和復活,同樣作者只說「第三日他要復活」,其餘篇幅則是具體地形容耶穌受辱的情況。[2]以上的援引足證耶穌的死是不容忽視的,可惜我們卻輕易略過耶穌的受苦,心裡面只期待耶穌的復活。
若干年前,我與友人看《受難曲》﹝Passion of Christ﹞,過程中感覺是難受的,因為片中鉅細靡遺地描述兵丁對耶穌在肉身上所施的凌辱﹕那荊棘造成的冠冕,把耶穌砸得頭破血流﹔兵丁對耶穌一下又一下的鞭打,把米白色的衣服染成血紅色……離場時,我與友人默言不語,這沉重的心情,久久未能揮去。對於負面的情節,我們不欲觀看,更遑論要再三反覆思量,人的本性叫我們傾向忘記耶穌的受苦,倒不如直接進到復活節的慶祝好了。
無疑,受苦節晚會予我們的感覺是沉重的,當中不乏默想有關耶穌基督受苦的事情。問題是若我們沒有與主經歷受苦的過程,或是我們對主的受苦視若無睹,我們真箇期待主的復活嗎﹖
翻開路加福音二十四章,我們看到最先來到耶穌墳墓的是婦女。她們陪伴耶穌走那條苦路、[3]為他號咷痛哭﹙二十三27﹚,見證祂釘死在十字架上,並為他捶胸難過﹙二十三49﹚。當天使對她們說耶穌已經復活,她們立時想起耶穌的話,並將一切事告訴門徒及其餘的人﹙二十四8-9﹚,但那班在耶穌被捉拿後四散、不認主的門徒,竟以為婦女說的是胡言,不信耶穌真的復活﹙二十四11﹚。
對比那班婦女,門徒一點也不期待耶穌的復活,在起初不願相信耶穌的復活。因為在主受苦時,他們或許是害怕,又或許因主的受苦而感到羞恥,於是他們丟下耶穌,讓祂一人獨自承受痛苦。這班門徒面對復活的耶穌,一點雀躍感也沒有,反倒想起自己對主的背叛與出賣,情況就如有親人在彌留之際,我們選擇在工作上繼續忙碌,或是只顧吃喝玩樂而沒有趕去醫院見他最後一面,假設有天他再次站在你面前時,你的反應是雀躍、興奮,還是感到羞愧、歉疚呢﹖
但願我們別將耶穌受苦日從日曆中挪去,同時鼓勵弟兄姊妹預留時間出席今年的受苦節晚會,藉著當中的經文默想、講道及領聖餐,幫助我們再一次思想、經歷耶穌基督的受苦,也是在耶穌基督尋求寬恕的機會,更是預備我們的心期待祂的復活。
[1] 有關耶穌騎驢駒,光榮地進入耶路撒冷,可參考太二十一1-11、可十一1-11、路十九28-44及約十二12-19。
[2] 「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先知所寫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他將要被交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他,凌辱他,吐唾沫在他臉上,並要鞭打他,殺害他。」路十八31-33
[3] 第1站﹕耶穌受鞭打、戲弄 (約十八28)、第2站﹕耶穌背上十字架(約十九16)、第3站﹕耶穌第一次跌倒﹙路二十三26-27﹚、第4站﹕耶穌遇見母親馬利亞、第5站 西門暫代背負耶穌十架(可十五21)、第6站﹕弗倫尼加為耶穌抹面、第7站﹕耶穌第二次跌倒、第8站﹕耶穌對耶路撒冷的婦人說話(路二十三28)、第9站﹕耶穌第三次跌倒、第10站﹕耶穌的外衣被剝下(詩二十二18)、第11站﹕耶穌被釘在十架上(約十九18)、第12站﹕耶穌受死、斷氣(太二十七50)、第13站﹕耶穌身體在從十架取下(路二十三50,52)、第14站﹕埋葬與空墳墓的證據(可十六6、太二十七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