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 – 靈程與抉擇的功課》黃天逸牧師
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Gary Collins指出,婚姻關係之中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這些都是由於夫婦二人在婚前未有充份的了解,以致經歷一段時間的相處後,二人間的問題便會浮現出來。他認為,夫婦之間的一些「不明智的抉擇」隨時會動搖二人的關係。例如:丈夫明明知道自己工作至深宵會嚴重影響二人的關係和婚姻的生活,然而,為了事業緣故卻仍然如此行;丈夫在這「不明智的抉擇」下,導致作妻子的、在夫妻間的情感聯繫上得不到滿足。又如,妻子常在父母面前談及自己的婚姻生活,特別是那些關於丈夫、而又會令丈夫憤怒的事情,在妻子決定要如此行的背後、也就要有心理準備,這樣隨時會帶來夫婦關係的傷害。
《創世記》十六章記載了亞伯蘭的家庭問題:妻子撒萊因為不育,建議丈夫與使女夏甲同房生子,結果夏甲因為懷孕而瞧不起主母,引發了兩女之間的鬥爭,最終夏甲雖然生下以實瑪利,然而以實瑪利的後裔也就成了以色列人的敵對者,帶來了隨後的各樣危機。事實上,這一切都源於夫婦二人最初的一個「不明智的抉擇」。亞伯蘭的這一個經歷,對於今天我們的家庭而言,到底有甚麼值得成為我們的提醒呢?
焦慮帶來的壓力
聖經作者清楚讓我們知道,撒萊的「不育」乃是其中引發夫婦二人作出錯誤決定的主因。然而,假如亞伯蘭與撒萊都記得耶和華上帝應許他們的後裔將要多如天上難以數算的眾星(創十五5)的話,又豈會選擇用自己的方法求子呢?事實上,他們可以繼續等待;甚至,那怕最終仍然「不育」、沒有嗣子接續下去,上帝亦必然負上一切的責任,既然如此,也就不致於要引入「第三者」以達成生子的目的。
家庭治療大師Murray Bowen指出,假如一個人的「自我區分」(Differentiation of Self)程度低的話,會容易降服在群眾壓力之下,以致輕易受到其他人的意見、情緒、想法和行為所影響,因而最終放棄自己的意見和堅持、失去自我,轉而採納其他人的想法。當然,聖經沒有告訴我們撒萊是否受群眾的言論所影響,但我們都明白後嗣的重要,否則聖經作者又何用記載一代與一代的接續呢!然而,無論撒萊、抑或亞伯蘭,他們的抉擇正好反映了他們在這一刻裡「自我區分」程度的低落,以致理智與感受混淆在一起,從而被情感所支配,結果陷入了危機之中,甚至因此而忘記了耶和華上帝的應許。
壓力之下的抉擇
夫婦(甚至家庭)如何處理面前的焦慮(anxiety)所帶來的壓力,也就影響著我們所要作的決定。執筆之時,想起了曾經有年青醫生因患上絕症,結果走上了自殺之途;又有單親婦人因受情緒病的煎熬,在失控下抱著十二歲的女兒跳橋自殺;甚至有夫妻因孩子升學的安排各持己見,因無法取得共識既害苦了孩子,同時又導致夫妻不和。事實上,這都是源於個人在當下的困境中被情感所操縱,以致再也無法按客觀現實的情況尋求出路。
《創世記》十五章記載,亞伯蘭既困惱於「我既無子,你還賜我甚麼」(創十五2)的狀況,以致在上帝實在的應許面前、看來還是未能完全將他心中的疑慮釋除;至於撒萊,她明言「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創十六2),這一句說話既斷定了上帝的心意,同時又彷彿為自己要引入夏甲為亞伯蘭生子的抉擇定下合理的理據。結果,撒萊的「建議」、亞伯蘭的「聽從」,表面看來是二人同心的決定,但隨後的經文卻讓我們看見這抉擇明顯地經不起考驗,以致引發了後來的家庭問題 – 撒萊受屈辱(創十六5)、夏甲被苦待(創十六6),甚至預告了在亞伯蘭的骨肉之間的鬥爭(十六12)。
抉擇之中的上帝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Froma Walsh指出:「信仰能左右人們面對困境的方式、體驗痛苦和解讀症狀的意義。」亞伯蘭與撒萊在當前困境中的失誤,正好提示我們緊靠上帝、並上帝話語的重要性。毋忘記,壓力與挑戰常常動搖我們的信心,逼使我們作出了「不明智的抉擇」以致帶來了各種危機;唯獨我們都學習「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猶20-21),我們就能夠在壓力與困難之中,作出上帝所喜悅的抉擇。
總 結
Froma Walsh認為:「從家庭系統的觀點來看,靈性觀與家庭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的影響力:有意義的靈性觀與常規能穩固家庭及其成員;因此,共同的靈性經歷也能強化家庭成員的信仰。」上帝是我們一家之主;作基督徒父母的應當要為家庭中每一位成員的屬靈生命盡力 – 按上帝的聖道用心培育、按基督的榜樣彼此相愛、按聖靈的大能互相守望。使我們的個人、婚姻,與家庭都走在上帝的心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