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 – 家庭壓力下的決定》黃天逸牧師
要了解有關「家庭壓力與危機」(Family Stress)的議題,大概可從兩方面去思想:1) 根據Murray Bowen的家庭系統理論,可從家庭的歷史和兩代之間的家庭動力來看;意謂上一代、或多代之前所遺留下來的壓力和問題影響至新一代的婚姻家庭。例如,一個大富之家,經歷金融風暴下,變得一貧如洗,致使往後幾代都活在貧窮的壓力之中;又如,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使作為兒子備受傳宗接代的壓力所糾纏。這些都是一代延伸一代、甚至多代的家庭壓力。2) 按家庭治療學者Herbert Goldenberg和Irene Golderberg的分析,這是家庭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在不同的生命週期裡所會遇到的事情。其中有所謂常規性的壓力,如面對考試的壓力、離開學校需要投身社會的轉變等;此外,又有所謂違常壓力,如突如其來的天災、戰爭、經濟衰退等無法預測的事情。無論是何種壓力,只要處理不善,隨時成為了家庭的危機。
《創世記》十二1記載了亞伯蘭被耶和華上帝所呼召、「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然而,按十一31記載,亞伯蘭的父親他拉原是要帶同兒子、媳婦並孫兒羅得離開迦勒底吾珥往迦南地去。但奇怪的是,聖經記載他拉卻只去到哈蘭,「就住在那裡」。《創世記》作者並沒有解釋何以他拉要帶同家人往迦南地,也許這是上帝在吾珥已呼召他拉到那裡;此外,何以他拉走到哈蘭就停下來住在那裡沒有再前行,並最終死在哈蘭,我們也是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進入迦南地的任務結果變成了由亞伯蘭完成。
從昔日作為跟隨者、到今天成為了帶領者,可見在生命成長週期中,亞伯蘭必定因此而成長過來。《創世記》第十二章下半部份的記載,亞伯蘭因著遇到饑荒的問題、以致舉家向南遷徙至埃及,整個過程中讓我們看到他如何在家庭壓力下作決定,又何以迷失在懼怕和恐慌之中,事實上,這一切都對我們有很重要的提醒。
壓力下的考量
根據Reuben Hill所提出的「ABCX家庭危機理論」,在遇到家庭壓力時,有兩方面的考量同樣重要的:1) 當事人有甚麼可用的資源?這包含了家庭的抗逆能力和實際物質上的資源。2) 當事人對壓力事件的觀點和定義,這包含了整個家庭對事件的主觀演繹和評估。因此,若遇事家庭欠缺可用的資源和整體的抗逆能力,同時,對事件又產生了過多的負面情緒和詮釋時,壓力隨時變成了整個家庭的危機。
按《創世記》的記載,在饑荒的壓力面前,亞伯蘭沒有失去對上帝的信心、也沒有質疑上帝的帶領,因此,他決定舉家遷移到埃及「暫居」(或譯作「寄居」),這正好表達了亞伯蘭在埃及地沒有長住的意圖,卻仍然屬意留在迦南應許地之中。對亞伯蘭而言,面前的挑戰雖然巨大,然而卻沒有動搖他對上帝帶領的信心、更沒有質疑所處的迦南地是否一塊好地,毋怪乎,亞伯蘭對於饑荒也就沒有過份負面的想法。
既然如此,尋找可用的資源確實就十分重要。亞伯蘭準確地選擇了埃及,以致可以逃過一場天災帶來的影響。此外,聖經雖然沒有特別提到其妻子撒萊和姪兒羅得,但按照十三1所記載,下到埃及的行動,可以說是全家人共同進退的決定,由此可見他們一家在面對逆境時的凝聚力。毋怪乎,迦南地的饑荒對於亞伯蘭一家沒有帶來進一步的危機。
壓力下的迷失
可惜,在解決了一場危機之際,亞伯蘭卻陷入另一危機之中 – 在將近埃及地時,為了生命得保平安以致說了謊話,以妻子撒萊為自己的妹子。
Hamilton McCubbin等人在Hill所提出的「ABCX家庭危機理論」中,發展出一套「重疊ABCX家庭危機理論」(Double ABCX Family Stress Theory)。他們指出,家庭有可能於同一時間要面對多於一件困擾的事件、或是多於一個危機,而在不同的危機之中,又可發展出另外的一些困擾家庭的事情。舉例:丈夫突然的失業帶來了經濟困難,作妻子的不予以諒解之餘更多番責備,使丈夫意志消沉,造成夫妻間的不協調;另一方面,成長中的兒子又因在校內行為問題被學校開除學籍,一家三口每天待在家中不是互相指責、便是互不理睬,結果整個家庭陷入了分散的危機之中。
《創世記》十二13記載,亞伯蘭在即將要面對埃及法老之時,因為心中的恐懼,以致向法老的臣宰說了謊話,明明是妻子撒萊,卻說成是自己的妹子,以求能夠保平安。由此可見,亞伯蘭所面對的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雖然憑信心離開吾耳,然而此刻也確實可見其軟弱的一面。
聖經記載,亞伯蘭在壓力和危機中所犯上的錯誤,結果就是上帝將大災降予法老全家;可幸的、當然就是上帝沒有將災禍降予亞伯蘭一家。由此可見,在面對家庭危機時,錯誤的決定所緊隨而來的、幾可肯定是負面的後果。
總 結
我們沒有甚麼「未卜先知」的能力;然而,只要我們緊記著,在家庭壓力與危機面前,先讓我們安靜下來,思想並尋找可用的資源(這在乎家庭成員間同心合意的凝聚力和實際上可用的資源),此外,又較正我們對事件的看法,甚至尋求協助以對於面前的危機作出合宜的定位,從而避免壓倒性地被負面思想所困擾,那麼,我們還是可以有力量面對人生種種的難處的。何況,上帝應許必定與我們同在呢!